頭那殼
頭人或動物脖子以上的部分。頭髮或髮式。首領。頂端或末稍。事情的端始或結束點。物體殘餘的部分。賭博或交易中所抽取的錢財。人的代稱。量詞:➊ 計算牛、驢、騾、羊、豬等牲畜或似頭之物的單位。如:「一頭牛」、「三頭羊」、「兩頭蒜」。➋ 計算事情的單位。如:「一頭好親事」。《水滸傳.第四五回》:「只要證盟懺疏,也是了當一頭事。」 方位:➊ 表示上、中等方位。如:「街頭行人多」、「夜頭風起覺神來。」➋表示邊、前等方位。如:「潯陽江頭」。唐.杜甫〈兵車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宋.歐陽修〈田家〉詩:「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最前的。在先的。詞尾:➊ 接名詞。如:「罐頭」、「拳頭」、「舌頭」。➋ 接動詞。如:「念頭」、「說頭」。➌ 接形容詞。如:「甜頭」、「準頭」。➍ 接方位詞。如:「後頭」、「上頭」、「外頭」。
那指示詞。指比較遠的人、事、物。相對於「這」。表承接、轉折的語氣。表示疑問。怎。指示詞。單數用法,指比較遠的人、事、物。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轉成ㄋㄟˋ。姓。如明代有那鑒。移動。多。安定。如何、奈何。《詩經.商頌》的篇名。共一章。根據〈詩序〉:「〈那〉,祀成湯也。」指頌揚祭祀湯王典禮的音樂和諧美盛之詩。本章二句為:「猗與那與,置我鞀鼓。」猗那二字連用,美盛之貌。與,兮也。置,樹立也。鞉鼓,有柄的小鼓。表示疑問。通「哪」。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轉成ㄋㄟˇ。如:「王維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縣裡人那個不曉得?」
殼物體堅硬的外皮。(一)之又音。(一)之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