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魚鰾
烏魚魚名。體形長而側扁,前半身近圓筒狀,頭頂略扁,體青灰或銀灰色,有暗色縱紋。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近沿海,是重要的食用魚。其雌烏的卵囊經加工製成的成品稱為烏魚子(俗稱「烏金」),價格昂貴。在東海的族群每年會隨寒流南下到臺灣西南海域產卵,然因過度捕撈,資源量銳減,目前已可完全養殖。也作「正烏」、「鯔」。魚名。體長呈圓筒形,頭扁似蛇,尾鰭圓形。體灰黑色、灰棕色或深褐色;腹部灰白色。口大齒尖,肉食,性凶猛,成魚會築巢及具護幼習性。棲息於河流、池塘與溝渠等水生植物雜生和淤泥底質的靜水域或緩流處。能在缺氧或淤泥中生活,易成為入侵種。常藏身於水草或水底襲擊小魚及其他水生動物,故對淡水生態或漁業有害。是一種常見的食用魚。也作「烏鱧」、「蛇頭魚」、「黑魚」、「黑鱧」、「雷魚」、「鱧」。
鰾即魚鰾。某些魚類體內的一種囊狀器官。位於胸部中央,充有氣體,可自由脹縮,以調整魚體在水中的深度。也作為發聲的共鳴箱或輔助呼吸之用。一種用魚鰾(或摻入鱗、皮等)為原料,熬製而成的半透明膠質,有很高的黏性,多用為木器、皮革之黏著劑。也可做為啤酒淨化的添加劑。也作「魚鰾」、「魚鰾膠」、「鰾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