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大表示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等廣、多、深、強(與「小」相對)。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不平常;壯大的。表程度深。表示差不多;不很精確。敬辭。尊稱對方相關事物。表示時、日的順序,以今為準的前二、後二時日。用在「不」字後,表示程度低。強調節氣、時日。姓。二一四部首之一。參見【大夫】。
唐三藏即玄奘(602-664),俗姓陳,名褘,俗稱「唐三藏」、「唐僧」,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十三歲出家,後遊歷各地,參訪名師,精通經論。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從長安出發,到天竺那爛陀寺從戒賢受學。貞觀十九年返長安,譯出經論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譯本質量俱佳,為中國偉大的經譯家之一。後世文學作品多有以玄奘取經的故事為題材者,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西遊記》等。
取經本指僧人至印度求取佛經,今多指向優於己者學習經驗、方法。
詩話以隨筆形式評論詩作、詩人,記載詩人事蹟的書。如《六一詩話》、《隨園詩話》、《滄浪詩話》等。唐宋時期的一種敘事文學作品,其中有韻文,也有散文。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