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鉤
吳古國名。周朝的諸侯國。後為越王句踐所滅。故址在今江蘇無錫。朝代名:➊(229-280)孫權所建,後被晉朝杜預所滅。為三國之一,史稱「孫吳」、「東吳」。故址在今江、浙、湘、鄂、閩、粵等地。➋(902-937)楊行密所建,後為南唐徐知誥所滅。建都廣陵(今揚州),故址在今淮南、江西一帶。指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帶。姓。
鉤鉤子;鉤兒。呈彎曲狀,具有探取、懸掛、連接等功能的器具。也作「鉤兒」。被鉤子或尖銳物繫絆或拉扯。用鉤子鉤住後拉起。〈書〉探求。彎曲的。描繪。(用帶鉤的針)編織;縫紉。一種末端彎曲的書寫筆法,分為橫鉤(如「欠」之第二畫)、豎鉤(如「丁」之末畫)、折鉤(如「考」之末畫)、彎鉤(如「狄」之第二畫)、斜鉤(如「戈」之第二畫)、臥鉤(如「心」之第二畫)等類。鉤型符號,寫作「ˇ」,用來表示挑選出來的或正確、對的。∥臺⃝也作「鈎」。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