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
推特
最小的自然數,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序數的起始。傳統音樂中的記音符號,相當於簡譜中「
7̣
」(「7」的低八度)。參見【工尺】。單個。同樣。整個;全;滿。剛剛;才。偶然。兩個重疊動詞間加「一」字,表示嘗試,不費力。另外一方面。比喻很少。表示短暫。姓。二一四部首之一。
介於一與三之間的自然數,大寫作「貳」,阿拉伯數字作「2」。序數第二。指不專一。指兩樣或不同。陸⃝〈口〉呆傻、魯莽的樣子。二一四部首之一。
魚名。呈紡錘狀而稍扁,體型大而凶猛。口橫向裂開,牙鋒銳利,胸鰭、腹鰭大,尾鰭發達。攻擊時行動敏捷,捕食其他魚類為生。也作「沙魚」(陸⃝今不用)、「鮫」、「鯊魚」。
介於二與四之間的自然數,大寫作「叄」,阿拉伯數字作「3」。序數第三。數量或次數多。姓。
魚名。指鯧科魚類。體扁而寬,近卵圓形。頭、口皆小。吻圓鈍。體被易脫落的細小圓鱗;側線完全;背鰭單一;臀鰭與背鰭同形且相對。屬近海暖溫性水域中下層魚類,早晨及黃昏時會洄游至中上層。群游,捕食水母、底棲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等。肉質鮮美,為常見食用海魚。通稱「鯧魚」。陸⃝也作「平魚」。
介於三與五之間的自然數,大寫作「肆」,阿拉伯數字作「4」。序數第四。傳統音樂中的記音符號,相當於簡譜中的「
6̣
」(「6」的低八度)。參見【工尺】。姓。
魚名。體側扁,呈紡錘形,銀灰色,具有暗色條紋或斑點。口大,吻尖,牙利。生活在近沿海之水層中,常成群作遠程洄游,為重要經濟性魚類。也作「鰆」、「鰆魚」、「鮁」、「鮁魚」、「馬加」、「馬加魚」。魚名。特指康氏馬加鰆。體型長且側扁,成魚體側有數十條波狀黑褐色橫帶,背部灰綠色,腹部銀白色。分布海域廣,盛產於臺灣海峽,是沿海中上層水域重要經濟魚種。刺少肉多,蛋白質多於脂肪,是家常食用魚類。臺⃝也作「土魠魚」、「土托魚」、「塗托魚」。陸⃝魚名。特指日本馬加鰆。體型瘦長側扁,體側多斑點,背部鉛綠色,腹部銀白色。分布海域廣泛,盛產於北太平洋西部沿海,是近海中上層水域重要經濟魚種。刺少肉肥,外型與康氏馬加鰆相似,但肉質較細,是家常食用魚類。∥也作「馬鮫魚」。
國語
臺語
客語
楷書
宋體
篆文
特細
細體
標準
正明
中明
Open 粉圓
說文標篆
明體
黑體
圓體
楷書
仿宋
特細
細體
標準
正宋
中宋
粗體
特粗
特細
細體
標準
正黑
中黑
粗體
特粗
中行書
中仿宋
中隸書
細明體
中明體
粗明體
超明體
特明體
細圓體
特圓體
細黑體
特黑體
顏楷體
空疊圓
勘亭流
綜藝體
酷儷海報
酷正海報
鋼筆行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