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燼復然
餘多出的、剩下的。如:「餘錢」、「不遺餘力」。宋.王庭珪.和周秀實家行:「先輸官倉足兵食,餘粟尚可瓶中藏。」殘留的、將盡的。如:「餘年」、「餘生」、「餘燼」。宋.方岳.農謠二首之二:「漠漠餘香著草花,森森柔綠長桑麻。」其他的。如:「餘念」、「餘事」。不盡的、未完的。如:「死有餘辜」、「心有餘悸」、「餘音繞梁」。某一事情、情況以外或以後的時間。如:「課餘」、「業餘」、「公餘」。唐.孟浩然.行出東山望漢川詩:「雪餘春未暖,嵐解晝初陽。」大數目或度量單位等的零數。如:「三十有餘」、「年四十餘」。清.姚鼐.登泰山記:「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姓。如十六國時後燕有餘蔚。以後。剩下、遺留。
燼
復返、還。還原,再回到原來的樣子。回報,多指仇恨而言。免附徭役或賦稅。再、又。無義。有補充或調整音節的作用。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坤(☷)上。機運循環之象。姓。如元代有復見心。辨⃞ 似⃞復、複、覆三字本義各異。復為還、返,複為有夾裡的衣服,覆為翻倒、傾倒的意思。但因就其本義都可以引申為再、又、重等義,所以「反復」也或作「反複」、「反覆」,「重複」也或作「重覆」、「重復」等。但在某些語詞的特定用法上,卻不可相混。如「復興」不作「複興」、「覆興」,「複數」不作「復數」、「覆數」,「覆蓋」不作「復蓋」、「複蓋」。因此使用這三字,除其意義相通部分外,仍應注意各字單用本義之區別。
然燒。燃的本字。贊同。對、正確。如此。但是、可是。雖。然後。形容詞或副詞詞尾。如:「斐然」、「赫然」、「恍然」。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用於句末,表肯定、斷定的語氣。表示比擬的語助詞。唯,表應答。姓。如漢代有然溫。